第1222章 路北方震惊全场 (第1/2页)
这次京城之行,路北方是带着一大家子人前去的。
此时正值八一建军节期间,又逢暑假,妻子段依依身为湖阳师范学院副院长,此时恰好没有课;
儿子路晨阳也挣脱学业的束缚,早就嚷嚷着要出去游玩。
更巧的是,路北方的丁叔和路妈刚从杭州赶回,他们回到绿谷县,参加舅舅七十寿宴;然后想着在乡下凉快,便不肯回杭州了,而是在老家宜阳镇,打算伺候地里的活儿!
所以,在这节骨眼上,路北方告诉妻子段依依,他要去京城参加一项活动时,段依依的眸光,瞬间就亮了起来。
她像只慵懒娇俏的小猫,依偎在路北方宽厚的胸膛里,双腿还搭在他身上,带着小女人柔情道:“老公,你要去京城,不带我们?这太黑心了吧!咱们一家,好久没出去玩了!而且,我也好想去京城看看我爸我妈!”
路北方在应付女人方面,确实经验不足。
就比如这次,他一抬手,将段依依的修长的大腿挪开,而且还冷意凛然,盯着段依依道:“我这次去京城,是去参加活动,怎么带你们去?”
“我们自己玩,又不和你一起参加活动!”
段依依有些生气地翻了路北方一眼,然后轻咬贝齿道:“再说,我去看看我爸,还不行吗?你真是!一点儿意思也没有!没劲!”
路北方看着她嗔怪的神情,最终点点头,轻声应道:“好吧!咱们一家去!你订票吧!”
不过,真正临行前,远在京城的岳母梅可打来电话,一个劲儿鼓动路北方,要他一定要带上丁叔和路妈,一同奔赴京城,大家也好趁机团聚团聚。
想着老妈和丁叔,这辈子连京城都没有去过,而且那还是她们心心念念的地方。
最终,路北方松了口,打了电话给丁叔,并派司机将他们从绿谷县宜阳镇的老家,接到了湖阳市里。
段依依更是行动力十足,她麻溜地帮着一家老小预订机票,预订在京城的酒店,以及安排行程。
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后,一家人才充满期待与喜悦,踏上京城之路。
……
对于京城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,路北方和段依依,以及孩子们,自然是来过多次了,很多景点,也去过多次,但对于丁叔和路妈来说,这是他们第一次来。
身处这繁华都会,丁叔更是万分感叹,说是“沾了孩子们的光”。
一一下飞机,路北方就被会务组安排的专车接走,径直驶向军委大院。
专车在宽敞的道路上疾驰,路北方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街景,心中思绪万千,既有对即将参加活动的重视,也有对家人独自游玩的些许牵挂。
而另一边,妻子段依依则与岳母梅可顺利会合,随后带着孩子们、路妈以及丁叔,开启了一场京城名胜古迹之旅。
他们首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,当那雄伟壮丽的长城蜿蜒在群山之巅映入眼帘时,众人都被深深震撼。
孩子们兴奋地奔跑在古老的砖石路上,路妈和丁叔则脚步稍缓,他们用手轻轻触摸着城墙,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,口中喃喃赞叹着古人的智慧与坚韧。
下午,他们又前往故宫,走天安门,那红墙黄瓦、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群,仿佛是一部活着的史书,每一扇门、每一道梁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
一家人穿梭在各个宫殿之间,沉浸在历史的厚重氛围里,尽情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。
……
路北方抵达军委大院后,径直来到了颁奖仪式现场。
此次颁奖和招待会,属于内部活动,并未公开,但意义非凡。
因这这次有些奖项,是专门颁发给特殊岗位功勋人员的,这些英雄们默默奉献,他们的功绩或许不为人知,但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,守护着国家的安宁,因此并不适合对外宣传。
招待会现场规模适中,大约设有二十桌左右。
水晶吊灯高悬,将鎏金厅堂照得恍如白昼,深红色天鹅绒帷幕垂坠及地,尽显庄重典雅。
端着香槟的侍者身着整洁的制服,身姿挺拔,他们脚步轻盈地穿梭在将星云集的人群中,银质托盘与勋章偶尔相撞,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声响,宛如一曲美妙的乐章。
路北方下意识地松松白色衬衣的纽扣,试图缓解一下内心的紧张。但是,红酒的醇香,悠悠萦绕在鼻尖,始终驱不散他后背渗出的薄汗。
在这样的场合中,路北方的身份,颇为特殊。
因为参加招待会的多数人士均身着笔挺的军装,肩上的功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,那是他们荣誉的象征,也是他们为国家和军队付出的见证。
而且,在这里,不同的军衔、勋章组合,清晰地反映出他们各自的职务级别,彰显着军队的等级秩序。
然而,路北方尽管身为当地军区的第一书记,并兼任市委书记,拥有军职身份,但他在军区内并未被授予军衔,也不穿军装。
毕竟,他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党政军工作的协调,无需像政委那般身着军装履职。
因此,身穿便装的他,在一群军装笔挺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,宛如一只误入鹤群的孤雁。
路北方坐在一众身着军装、功勋章挂满肩膀的精英中间,他那英俊的面容、挺拔的身姿,以及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,吸引了许多参会人员的目光。
那些目光中,有疑惑、有探究,仿佛在问:这个身着便装的年轻人是谁?为何能出现在这里?在京城这藏龙卧虎之地,可不是随便的人,能进入这大厅里边的?
哪怕有人曾经当众介绍过,说他是湖阳市委书记,可在这些老人眼中,仅仅一个湖阳市委书记,在这些人当中,似乎也算不上特别突出,又为何能受邀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招待会?
尤其是当招待会开始之前,中部战区首长廖京生,这位在军中威名赫赫的人物,竟然选择坐在他的身边,更是让众人惊掉了下巴,引发了一阵不小的侧目与猜测。
廖京生首长在军委以其深厚的军事背景、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而著称。
他身姿伟岸,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的威严与豪迈,那深邃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一切,每一个决策都犹如定海神针,往往能影响到整个战区的战略部署与行动方向,是军中众多后辈仰慕的楷模。
因此,当他主动选择坐在路北方身旁时,这一举动无疑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激起层层涟漪。
“怎么廖首长坐他身边了?”
“还有说有笑,看得出来,是熟人呢!”
路北方的心中,自然也是一震,在这样庄重的场合,他怎会不清楚廖京生首长的分量?!
面对这位军中巨擘的主动示好,他既感到无上荣幸,仿佛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认可,又倍感压力,生怕自己的言行有失,辜负了首长的青睐。
但路北方也算见过诸多世面,他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嘴角上扬,露出谦逊而自信的微笑,主动与廖京生展开了交谈。
“北方啊,湖阳市的工程进度这么快,你可辛苦了啊?” 廖京生深沉的目光透过镜片,直直地盯着路北方,那目光仿佛要穿透他的内心,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与期许,似乎对湖阳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。
路北方微微一笑,谦逊地回应道:“首长,不辛苦!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,我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。”
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透着对工作的担当与对团队的信任。
“还不辛苦?这忙前忙后两年,听说你们市委班子,还实行了责任包保制!每个星期,必须要抽空去一趟包保的工地?” 廖京生微微皱眉,眼中满是对基层工作艰辛的理解,语气中带着一丝心疼。
路北方点点头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是的,首长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,按时按质完成任务。”
廖京生微微颔首,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,夸了句道:“这功,我给你记下了!”
“不过?……” 廖京生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,深沉的目光再次直视着路北方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忧思道:“北方,现在虽然湖阳军事学院、同子口研究基地以及坦江导弹基地的建设,已在湖阳市初具规模,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啊。后续的工作,将更为繁重,包括设施的完善、人员的培训、科研项目的推进等等,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!特别是我们还有大量的设备要进去,依然希望湖阳市委,能够一如既往地给予我们坚定的支持。”
廖京生的话语,如同警钟,敲响在路北方的心头,让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