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 十五章 (第1/2页)
2005年的暑假有一个月零十天。
那么长的时间里,孟盛楠闲来写东西之外也无其他事可做,于是在八月中旬报了个九中教师联合承办的补课班。大概有两周左右,跟平时上课一样。
她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,座位自然选择靠前。
早晨是数学物理,下午化学英语。孟盛楠学的文,数学比较优秀,只有下午第二节上英语的课。教室里少说也有七八十人,一排排挤着会坐满。那时候凭着一腔热血奋发图强要考清华,每天复习到深夜都觉得时间不够。
有一个闷热的下午,她早早就过去了。
补课班在党校里,那会儿上一堂化学还没下课。她将自行车放去车棚然后站在棚下用手当扇子,扫肩发束在后头脖颈都出了汗。
十分钟后下课铃响了,孟盛楠进去找座位。
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燥热让人产生了幻觉,她隐约听见身后有熟悉的声音一闪而过。孟盛楠慢吞吞地坐在了第四排靠走廊边的位置,然后用胳膊轻轻撞掉笔记本旁的中性笔。
借着捡笔的理由,她侧身然后回了下头。
最后一排的靠墙角落里坐了几个男生,池铮靠着墙和对面的人在说话。那表情太过漫不经心,一只腿曲起踩在板凳上,左手搭着膝盖,右手百无聊赖地转着笔。
老师这时候从外头走进来,孟盛楠匆忙回头坐好。
她抿着笑低头翻开笔记本,前半堂的一个小时基本没有认真听讲过。中间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,周围有人出去上厕所。她趴在桌子上盯着本子上做的宾语从句笔记,听着后排他和别人侃大山胡乱玩笑。
到了后半堂课,教室里忽然骚动起来。
当时她正在分析英语从句,教室外有大雨倾盆而下跟倒似的。大家都不怎么认真听了,她没回头,只听见身后他们那一伙人大声起哄的声音。
老师兴致也跑了,和大家聊起人生。
外面的雨愈下愈大,直到英语课结束仍未有丝毫停歇。那时候有多半的学生没有带伞,就在座位上等雨停。大家的视线都齐齐向外看雨,孟盛楠混迹人群的目光里也看过去。
他懒散地靠着门,脸上带着痞痞的笑。
或许是脑门充血,孟盛楠瞬间就做了一个决定。她低着头尽量让左脸颊的那颗痘不那么轻易被看见,拿过笔记本站起来就往外走,经过门廊的时候抬眼看了一下地面上已经淹过鞋跟的雨水。
右边的余光里是他和他那几个哥们的侧影。
“这雨得下到什么时候?”一个男生说,“我还想去网吧。”
“就这么去。”他嗤笑了一下,“敢吗?”
最后一个字刚落下来,孟盛楠就将笔记本挡在头顶冲进雨里,脚下的水溅了一鞋子。她跑去教室十点钟方向的车棚下推出车子,然后就那么淋着雨骑了出去。
当晚就高烧不退,晕了一夜。
那时候她哪里怕这个,心里想的全是她从他身边跑进雨里的时候,他的注意力一定会有一部分落在她身上,哪怕只有十几秒的工夫。后来第二天她开始期待去上课,只是再也没有见过他来。
高二的暑假漫长又短暂,就那样结束了。
对孟盛楠来说,高三是紧张的和忙碌的。
没完没了的考试、、不断疯涨的青春痘、越来越多的失眠,身体好像风一吹就能倒。教室里时刻低气压,傅松一天都不见得说一句话,聂静调到四组和她们分了开。新同桌性格腼腆,和傅松有一拼,都是奔着名校去的,除了薛琳和她偶尔开开玩笑、打打闹闹再无其他。如果非要说个让她开心点的事儿,那应该就是无意中的一次偶然,期待已久的《深海少年》发表。同年元月,她参加第七届复赛,一篇《德先生与赛先生》不负有心人。
2006年初一,小雪。
戚乔和她去滑旱冰以庆祝作文比赛拿奖,到的时候旱冰场里头已经有很多人,俩人有自知之明地租了四个轮的旱冰鞋。场地中心男男女女嬉皮打闹,大多都是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。
戚乔先上场,孟盛楠紧随其后。
她靠着栏杆边上一点一点往前,刚顺脚了就听见身后有人叫她。只是隔着吵吵嚷嚷的声音她听不真切,一回头就看见那张陌生又熟悉的笑脸。
“不认识了?”男生笑起来,阳光明媚。
孟盛楠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:“李为?”
“我还以为你去了文科班就忘记我了,都很少见过你。”
孟盛楠被说得有点羞赧。
李为挑眉看了一眼她:“这里头有暖气,不冷啊,你还带围巾,捂着半张脸我差点认不出来。”
孟盛楠笑了笑,不动声色地又将下巴往围巾里缩了缩。俩人正聊着,李为突然仰头对着她背后叫了一声。
“嗨,池铮。”
孟盛楠身子一震。
“一块过来玩的同学,给你介绍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