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1章 衙前明志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    第11章 衙前明志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我姓方,是本县,新来的知县。

    今天,才刚到,贵宝县。

    我这一路,经过了不少的县。

    唯有咱们吴县,让我印象最深。

    吴县,民风淳朴,百姓和善,商铺林立,民众富足。

    咱们吴县,是个好地方啊,

    难得是,还有你们这许多的,好百姓。

    小子初到贵宝地,身无寸功,诸位,这般热情,夹道相迎,小子真正的感动。

    小子不过是读了几年书,金榜上题了个名,

    蒙朝廷信重,才有机会到咱们,这么好的县,做官。

    早几个月,我与诸位家中的子侄辈,又有甚么差别呢?

    还不是早上躲懒,晚起;

    父母叫吃饭,才肯归家?”

    阶下一众百姓,对县太爷的这番话,既是觉得新奇,又是觉得亲近。

    不由都会心一笑。

    方一凡慢慢找到了感觉,不紧不慢的接着往下说:“

    所以,小子,很怕惶恐啊。

    我怕啊,怕什么呢?

    我怕,自己能力不足,经验不够,不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    我担心自己年少莽撞,一个不留神,做错了什么事情,被大家戳脊梁骨。

    于朝廷而言,七品县令,是个什么官?

    那就是比芝麻粒还小的官。

    可是在县里,知县是能顶一片天的父母官。

    父母官,不好当。

    不过,在小子看来,

    只要想明白一点,就好当。

    哪一点?

    父母官,一定是要先有父母,才有官。

    官的父母是谁?

    您们,在场的诸位,以及全县的百姓,就是本官的父母。

    想明白了这一点,就没有做不好的官。

    哪有父母不疼自己子女的?

    小子这个官,有了你们这些父母的照应,

    这个官,才能,做的好,做的实。”

    台阶之下,百姓一片哄然叫好声。

    无数灵力从百姓身上飘出,汇集在空中,朝方一凡脑海中灌来。

    脑海中的三界印,也疯狂的吸收起了灵力。

    在众多灵力的加持下,三界印明显都亮了几分,不再黯淡无光。

    说实话:方一凡很开心!

    方一凡压了压手,待场中平静之后,才又说道:“

    所以,咱们吴县的当家人,

    不是本官,而是诸位在场的父母;

    你们诸位,才是吴县的当家人。

    小子只是权且做一个代表,听命行事,罢了。

    咱们,其实是一家人。

    俗话说,家和万事兴。

    怎样才能家和?

    幼有所教,老有所养,就能家和。

    所以,本县决意,

    凡本县之内,

    凡是老弱孤寡,

    县里要出钱,给父母养老。

    凡是适龄学子,

    县里都要让孩子们有书可读,

    有学可上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台阶下的一众官员,

    面面相觑:怎么觉着这县太爷,不太靠谱呢?

    而百姓群中,更是“哗!”的一声惊呼,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。

    有反应快的百姓,率先叫起好来。

    “好!好!好!”

    更大的欢呼声再一次响了起来。

    读书,在这个年代,是真正让百姓上心的事情。

    因为,摆脱阶层的唯一办法,就是读书。

    这可是比养老,更能戳中老百姓的心窝。

    可是读书贵啊。

    书贵,纸贵,墨贵,老师更贵。

    人说,半大小子,吃穷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